
活动背景
中秋节源自古人对月亮的崇敬,从秋夕祭月的古老习俗演变而来。这个寄托着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与祈盼丰收、幸福的传统节日,已成为我们弥足珍贵的重要文化遗产。
复旦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诚挚邀请在校同学,于9月30日(周二)12:00-13:30在叶耀珍楼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通过欣赏表演、手工制作、汉服体验等活动,共同体验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

活动内容

01 欣赏皮影戏表演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 ”或“灯影戏 ”,是一种以兽皮、纸板等材料制作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进行表演的古老艺术形式。它融合戏剧与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是我国传统傀儡戏形式之一,同时,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02 制作非遗宋锦发饰
宋锦发饰源于宋代,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之一。其织造技艺以“经纬交织、挑花结本”为核心,图案繁复精美,质地坚韧柔滑,被誉为“锦绣之冠”。宋锦纹样多取材于传统吉祥纹饰,如云纹、莲花、龙凤等,承载着千年来的美好寓意与哲学思想。作为非遗项目,宋锦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更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与精神内核。如今,宋锦发饰以现代设计融合古典元素,让非遗技艺走入日常生活,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03 制作水晶创意串珠
水晶创意串珠,并非简单的现代手作,其核心技艺深植于中国源远流长的非遗文化土壤。它巧妙融合了传统“多宝串”的审美哲学与编结技艺。每一颗水晶的遴选与搭配,都遵循着五行相生、吉祥祈福的古老智慧,其编结方式更可追溯至非遗“中国结”的多种技法。现代设计师以水晶为媒介,将这份璀璨的非遗技艺重新演绎。作品既保留了传统手工艺的匠心温度与文化寓意,又注入了时尚活力,使古老的非遗智慧以更贴近当代生活的方式得以传承与绽放,成为可佩戴的吉祥艺术品。





04 制作非遗毛毡挂件




非遗毛毡挂件源自古老的毡艺技艺,是游牧文化珍贵的活态传承。其制作技艺以羊毛为材,通过针刺或湿毡等古法,不依赖纺织,仅凭外力使纤维纠缠固化,堪称“无纺之布”。图案常汲取传统纹样,如卷草纹、云纹等,蕴含着自然崇拜与祈福纳祥的美好寓意。如今,这项充满温度的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相遇。匠人们以毛毡为画布,创作出既保留手工质朴感,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挂件饰品,让千年技艺走出历史,成为装点生活、传递文化厚度的独特艺术载体。

05 体验汉服写真



汉服不仅体现了服装形制之美,更是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汉服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缂丝、织锦、刺绣等千年工艺的精髓;服饰的纹样、色彩与配饰,严格遵循传统美学与礼制,深刻诠释着“衣冠上国”的礼仪文化与哲学思想。


报名方式
报名时间
2025年9月17日12:00-2025年9月26日12:00
报名方式
1.微信搜索“复旦文化校历”小程序
2.选择“复旦大学统一身份(uis)登录”
3.在活动日期处选择9月30日的活动,点击对应活动页面进入详情页
4.在详情页,选择“立即报名”
5.报名相关信息可进入“个人中心”-“我的活动”-“待开始”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