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第五届内地与港澳大学生模拟法庭(仲裁庭)大赛全国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法学院盛大举行。历经多轮激烈比拼,冠亚军荣耀归属尘埃落定,三地青年学子以精湛的法律素养与默契的团队协作,为这场跨越地域的法律盛宴画上圆满句号。让我们一同回顾这场盛会的高光时刻,感受法治青春的力量与温度。
巅峰对决:冠亚之争尽显专业风采
冠军争夺赛上,华东政法大学代表队与香港大学代表队展开终极较量。从法律条文的精准援引到庭审逻辑的层层推演,从书状细节的严谨把控到庭辩现场的从容应对,两队选手以扎实的法学功底、敏捷的思维反应和专业的职业素养,呈现了一场激烈的模拟庭审。

总决赛现场
颁奖典礼回顾
无论是对案件焦点的精准拆解,还是对争议问题的多角度辩驳,选手们始终保持冷静沉着,既展现了对法律精神的深刻理解,也彰显了内地与港澳青年在法治道路上的共同追求。赛场下,掌声与赞叹声交织,评委与观众为这份专注与热爱深深打动。
全体与会人员共同观看第五届内地与港澳大学生模拟法(仲裁庭)大赛全国总决赛赛事回顾花絮短片,每一帧画面都记录着三地学子的成长与蜕变,也见证着内地与港澳法律交流的深厚情谊。

领导致辞:锚定人才使命,寄语青年担当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在致辞中为我们阐述了复旦大学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使命与举措,同时,他寄望学子以大赛为新起点,带着备赛与交流的收获,为国家法治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致辞

学子心声:以赛为舟,载获前行
香港大学的周海寅同学作为参赛代表,与大家分享了备赛参赛收获:从组队备赛的挑战,到因内地涉外法律实践认知差异遇瓶颈后通过研究突破以及对“法律人使命”的新理解。他表示愿以专业架起沟通桥梁,为国家涉外法治建设出力。

学生代表分享

颁奖时刻:荣誉与责任的传承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马屹现场宣布了获奖结果,并为华东政法大学代表队颁发亚军奖项。马主任肯定了他们在多轮激烈角逐中展现的扎实专业素养和顽强拼搏精神,以及面对强劲对手时始终坚韧、突破自我的优异表现。

获奖团队与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马屹合影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卢正现场宣布获奖结果并为香港法大学代表队颁发冠军奖项。这份荣誉是对他们扎实的法律功底、默契的团队协作及赛场的出色表现给予的充分认可,亦是对全体队员不懈付出的最佳回馈。

获奖团队与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卢正合影
复旦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沈国麟、上海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处处长陈智辉,徐汇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左静鸣、复旦大学法学院副书记钟妮,上海仲裁协会会长俞卫锋、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黄宁宁,上海仲裁委员会财务与发展规划部部长李昱、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合作发展部副部长邹睿分别为全国总决赛的仲裁员评委们颁发聘书,感谢他们以专业的评判标准与严谨的职业态度,为大赛的公平公正保驾护航。

复旦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沈国麟、上海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处处长陈智辉颁发聘书

徐汇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左静鸣、复旦大学法学院副书记钟妮颁发聘书

上海仲裁协会会长俞卫锋、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黄宁宁颁发聘书

上海仲裁委员会财务与发展规划部部长李昱、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合作发展部副部长邹睿颁发聘书
典礼尾声,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这不仅是一场赛事的落幕,更是内地与港澳的法律青年们携手前行的新起点。

合影留念
以法治为炬,照见更广阔的未来
第五届内地与港澳大学生模拟法庭(仲裁庭)大赛虽已圆满落幕,但青年们对法治的追求不会停止。从书状撰写到庭审抗辩,从思维碰撞到友谊缔结,大赛为学子们搭建了实践与交流的平台,更推动了内地与港澳法律界的深度融合。
未来,IMAC模拟法庭将继续坚守初心,创新赛事形式,拓宽国际视野,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法律人才而不懈努力。让我们期待,内地与港澳青年以法律为纽带,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并肩前行,共同书写法治融合的新篇章!
图文来源:复旦大学港澳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