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港澳台交流生在实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国家快速发展的时代脉搏,增强学生的国家归属感和认同感,复旦大学港澳台办于4月19日至20日组织本学期来校交换的港澳台学生赴江苏省无锡市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国情考察活动。
无锡古称梁溪、金匮,拥有两千余年的建城史,是江南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文脉绵延千年的无锡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孕育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创造了独特的“苏南模式”,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耀眼的“太湖明珠”。
无锡国情考察的第一站,同学们来到荣毅仁纪念馆。荣毅仁先生是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同学们分别参观了荣毅仁事迹展示厅、大公图书馆、荣氏故居,深入了解荣毅仁先生波澜壮阔、爱国奉献的一生,切身感受荣氏家族爱国创业、务实笃行的优良家风,激励自身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融为一体,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港澳台交流生在荣毅仁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下午,同学们乘车来到锡惠山麓、运河之畔的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惠山曾被乾隆皇帝盛赞为“江南第一山”,这里自古以来便是游赏胜地,尤以祠堂建筑和古典园林著称。古镇以惠山古祠堂群为依托,连接天下第二泉、寄畅园、惠山寺、惠山直街和横街、惠山泥人博物馆等人文旅游景点,环境风貌优美、景点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走进街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与熙熙攘攘的人潮扑面而来,同学们漫步其间,品味特色美食茶饮和惠山泥人制作等非遗文化。

▲港澳台交流生在惠山古镇合影留念
在闹市中,百余座祠堂鳞次栉比,成为无锡人的“露天博物馆”,同学们步入宋代名臣范仲淹的范文正公祠,感受一代大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

古韵悠长,春和景明。除历史文化街区外,惠山古镇景区还有文物古迹区、锡惠名胜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有着“园林样本”美誉的寄畅园便坐落于此,同学们在园中移步换景、听取讲解,不时赞叹八音涧、锦汇漪等景致高超的借景入园手法和迭山理水技巧,感慨中华古典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美学价值。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因茶圣陆羽煮泉品茗而得名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是无锡最为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历代文人雅士在此留下无数瑰丽诗篇和轶事佳话。如今的惠山泉已成历史景观,同学们虽无法像古人一样取水煮茶,但独具魅力的泉茶文化却仍能成为共同的文化记忆。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同学们用过晚餐后前往清名桥古运河街区游览。这里由南长街和京杭大运河无锡段等区域组成,被称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2025年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的主舞台就搭建在清名桥旁,目前仍然每晚开展演出。同学们纷纷驻足观看映照无锡景、饱含家国情的精彩表演,沉浸式体验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生动实践。


第二天上午,同学们前往薛福成故居和钱钟书故居参访考察。无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涌现出各行各业不计其数的名人志士。薛福成是晚清著名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钱钟书故居虽然面积不大,但风格朴实素净,处处散发着书香墨气。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大作家钱钟书先生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在展馆中,同学们仔细了解钱钟书先生创作《围城》《管锥篇》《谈艺录》的经历,感受他对安身立命的中华热土和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以及他和杨绛先生相濡以沫的动人爱情故事。




▲港澳台交流生在钱钟书故居前合影留念
不远处的东林书院建于北宋时期,拥有近千年历史,如今通过“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得以焕发生机,集文物古迹、花圃公园、艺术展馆、教培场地和文创中心多种功能于一体。同学们穿行其间,不仅被“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精神所鼓舞勉励,也学习到如何激活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时代功能价值,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经验。

▲港澳台交流生在东林书院合影留念
下午,同学们乘车抵达本次国情考察的最后一站:鼋头渚。郭沫若盛赞“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鼋头渚山清水秀、气象阔大,是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同学们乘船游湖,课本中的太湖在此刻实现了具象化;登临仙岛,“三气合一”的景致如同天上人间,儒释道三教元素在此荟萃,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祖国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和融合性。游岛结束后,同学们满怀收获乘车返校,本次国情考察活动圆满完成。
▲港澳台交流生在鼋头渚合影留念
此次国情考察历时两天一夜,行程安排丰富,同学们行走锡城山水,徜徉古今之间,感受无锡自然风景优美、历史文脉绵长、经济蓬勃发展的别样魅力。通过本次活动,复旦大学港澳台交流生们得以更深入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同时也激励自身努力成长为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奋斗。
学生感想